近日,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、山东省作家协会、临沂大学和青岛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刘耀辉长篇小说《秋月高高照长城》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。
《秋月高高照长城》以诗意笔触展现烽火少年群像,书写热血抗日史诗,是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,也是山东省作家协会2022年度重点扶持项目。
研讨会上,来自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社会科学院、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兰州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,围绕“以文学的方式致敬抗战少年”这一主题,就新时代红色儿童文学如何突破传统固有模式,引领当代小读者传承红色基因、厚植爱党爱国情怀,展开了热烈的研讨。
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、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·读周刊》主编杨雅莲主持。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楚三乐,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陈文东,临沂大学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张立富,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经理、青岛出版社董事长王东华先后在研讨会上致辞。
陈文东在致辞中指出,小说《秋月高高照长城》以儿童文学的轻灵传达了历史的厚重,既保留了文学的诗意和想象,又承担起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使命,是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。在3个多小时的研讨中,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对《秋月高高照长城》的文学价值和探索精神表示肯定。
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、著名作家张之路认为,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,从少年的视角展现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抗日历史,细节描写尤其从容而深刻,堪称出类拔萃。
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谈凤霞认为,作者将个人生活经验与历史的认知相结合,打破人物和情节的固有模式,创作出了一部主题博大深沉、感情细腻感人的优秀作品。
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、教授李利芳认为,“儿童在战争中有了命运感,这是《秋月高高照长城》对战争叙事的独创性贡献”。
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妍认为,作者刘耀辉在叙事方式上探索了独特的流动性叙事,在特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空间转换的叙述实现了儿童成长的心理转换,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本根精神。
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认为,身处大转型时代的作家必须要坚定,要亲近读者,而儿童文学可以体现一种清浅的美学,这部作品之所以读起来特别顺畅、特别清通,要归因于作者有一颗少年的心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表示,这部小说属于典型的壮游类成长小说,少年主人公在被迫流亡的日常中慢慢成熟、成长,对此作家处理得更加生活化,也更加可信,作品的语言幽默生动,地方风物多姿多彩,这些细节呈现不仅为小说增色不少,对于文化传承也有很好的作用。